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解析 成语解析

有关清廉的打油诗句-有关清廉的打油诗句有哪些

tamoadmin 2024-10-26 人已围观

简介Ⅰ 关于“义”的小故事,请说下故事的出处。 我给你说几个 全部出自《后汉书》 赵憙的哥哥被人杀,身后没有留下孩子,年仅15的他立志报仇。准备一段时间后,他便带人去了仇人的家,赶巧仇人正在生重病,完全没有抵抗能力,赵憙见到此情此景,只说到:“等你病好了,可要有多远逃多远!”后来病愈的仇人上门谢罪,赵憙拒绝见他,并最终把他杀掉。 王良是个不错的官,因病辞职,一年以后朝廷再次叫他出去做官,赴任

有关清廉的打油诗句-有关清廉的打油诗句有哪些

Ⅰ 关于“义”的小故事,请说下故事的出处。

我给你说几个 全部出自《后汉书》

赵憙的哥哥被人杀,身后没有留下孩子,年仅15的他立志报仇。准备一段时间后,他便带人去了仇人的家,赶巧仇人正在生重病,完全没有抵抗能力,赵憙见到此情此景,只说到:“等你病好了,可要有多远逃多远!”后来病愈的仇人上门谢罪,赵憙拒绝见他,并最终把他杀掉。

王良是个不错的官,因病辞职,一年以后朝廷再次叫他出去做官,赴任的途中他去拜访一位朋友,可是这个朋友却不肯见他,只留下一句话:没见你为国家立下什么功绩却谋取到了高官的位置,来来回回跑着做官你也不嫌厌烦?!王良十分惭愧,便拒绝了朝廷的任命。以后朝廷又几次请他出去做官,他都以身体不好谢绝了。

郅恽在战争中立下军功,朝廷要给他升官,但郅恽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文人却靠军功当官,是一种耻辱,于是他谢绝了。在家乡,郅恽的好友董子张的父亲被同乡的一个人害,而董子张也得了重病,奄奄一息,郅恽前去看望,董子张说不出话来,只是痛苦的看着他。郅恽说:“我知道你不在乎短寿,痛苦的是父仇未报,过去我担心牵连你才不能下手,如今你要不在了,我就没有牵挂了。”说罢,便带人去找子张的仇人并且杀掉,然后拿着仇人的脑袋来见子张,子张这才安心去。后郅恽到官府自首,县令知情后不想追究,他却不肯逃避责任,最后县令以相要挟,他才离开县衙。

大侠郭解的后人郭伋做了地方官,一次出差,地方的一群小孩子送他到城外,并问他什么时候回来,郭伋让随从估计了一下,把回来的日期告诉了孩子们。结果,郭伋办完事提前一天回来,为了不失信,他便在城外露宿了一晚。

樊儵[shū],字长鱼,皇帝的弟弟犯了法,他和其他几个大臣负责定罪的事,结果定了罪,皇帝大怒说:“这是我弟弟,你们敢定罪,要是我的儿子,你们敢吗!”樊儵回答:“正因为是您弟弟,而且是太后临终前嘱托陛下照顾的弟弟,我们才通报一声,要是您儿子,我们直接就把刑执行了。”皇帝对此也无可奈何了。

赵咨很清贫,一天晚上家里却来了盗贼,赵咨怕盗贼惊扰母亲,于是赶紧出去对盗贼说:“家里有80老母,希望稍稍留下点粮食,我们夫妻和孩子的东西随便拿。”盗贼感觉很惭愧便跑出去了,赵咨却拿了些家里的东西追出去送给盗贼,但是没有追上。后来赵咨去东海郡做官,路过荥阳,荥阳的长官曹暠听说他经过这里便想要接待他,结果赵咨却没有在他境内停留,曹暠没有追上,便对下属说:“赵君今天从我这里过,我没有接待成,天下人一定会耻笑我的。”于是他赶紧办了辞官手续,快马加鞭去追赵咨,一直追到了东海郡才和赵咨见了面,然后便回家乡去了。

朱晖在天下大乱时还是个孩子,跟着家人一起逃荒,路上遇到了土匪打劫,大伙都吓得要命,只有朱晖拿起刀挡在前面说到:“财务随便拿,妇女的衣服不许动!否则今天就是我玩命的日子!”土匪们笑着说:“小朋友,把刀收起来吧”,于是放他们离开了。

魏桓屡次被朝廷要求出去做官,都拒绝了,亲朋好友都劝他不应该有官不做,他说:“皇上的马厩养了上万匹马,后宫有数千女人,皇亲国戚大多都干违法的事,我管得了这些事吗?”亲朋都说管不了。于是魏桓感叹道:“所以啊我要当了这官,一定是活着去着回来,对大家有什么好处!”因此终身不出去做官。

申屠蟠读书的时候成绩优秀,谁也瞧不上,只和南郡的一个学生有所来往,后来南郡学生去做官,分别的时候,对他说:“朝廷一定会找你去做官的,到时候咱们就能在首都见面了。”申屠蟠大怒,说道:“我开始还觉得你不错,原来也是爱慕名利之徒。”因此绝了交。后来屡次拒绝做官的他,负责将一个同学的尸体送回家乡,他推着车子上路了,路上遇到一个大官,官员很受感动,便写了一份公文给他,让他在路上顺利些,申屠蟠将公文扔在了地上,又推着车上路了。

蜀郡的官员王皓和下属王嘉在天下大乱后一起辞官回了家乡,后来一个军阀要挟王皓、王嘉出来做官,否则不能保全老婆孩子,王皓拔剑自杀了。王嘉听说后感叹道:“我落后了啊!”王嘉也当着使者的面拔剑自杀了。

Ⅱ 有关汉字的小故事(要有意义的)

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取名字

话说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则天登基后,她想给自己取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名字,中国要名字要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且把自己的光辉也展现出来。可是取什么字才能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呢?如果用一些熟悉的汉字肯定不能体现,于是武则天想自己造一个从来没有的字出来,这样肯定就没有重复了。说造就造当时对日月有一种封建迷信,都觉得日月是神圣的,武则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让自己和日月一样永远高挂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个字,日月在天空上面:曌.。

曌:zhao

曌字的意思:大概有日月当空、明亮阔大的意思吧。

第二个汉字故事:汉字词语"竹竿"和汉字词语"猪肝"的搞笑故事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第三个汉字小故事:四汉字的词语“天心取米“带来的小故事

有一次,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皇上拆开一看,原来是“天心取米”四个大字。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解得此谜。皇上无法可想,只得张榜招贤。这时,宫中一个名叫何瑭的官说,他有退兵之计,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着“战表”上的四个字对皇上说:“天者,吾国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夺我国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么办呢?”何瑭说:“无妨,我自有退兵办法。”说着,提笔在手,在四个字上各添了一笔,原信退给了来人。

匈奴的领兵元帅,以为是中原不敢应战,可是拆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急令退兵。

原来,何瑭在“天心取米”四个字上各加一笔后,变成了“未必敢来”。

第四个汉字小故事:因为错误字闹出的笑话

从前,有个纨袴子弟,自幼好吃懒做,不好好念书。长大以后,常因写错别字闹笑话。

有一天他妻子说想吃枇杷。他从桌子上随手拿出一张纸,挥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写完后便招呼仆人去买枇杷。他妻子接过纸来一看,噗哧一声笑了。原来上面写的是“买琵琶五斤”。五个字写错了两个,将“枇杷”误写成“琵琶”。他妻子看过后,在后面题了一首打油诗:

枇杷并非此琵琶,

只怪当年识字差。

倘若琵琶能结果,

满城箫鼓尽飞花。

这个纨袴子弟看过妻子的题诗,羞了个大红脸。“枇杷”和“琵琶”读音相同,都读pípa,是同音词。但“枇杷”是一种水果,而“琵琶”则是一种弦乐器,意义和写法完全不同。

第五个汉字故事:因为汉字而被打了板子

一文书写字常把笔画写错。一次造名册,将“陈”字的“阝”写在了右边,被长官打了二十大板。书生从此记住“阝”是应该写在左边的,结果不幸又写错了“郑”字,又挨了二十大板。一日,一姓聂之人托他写张状子,文书大惊失色:“我写了两个‘耳’字,挨了四十大板,你又弄来三个‘耳’,要我命啊?!”

第六个汉字故事:团字和圆字的汉字故事

一天上午,“团”在逛街,突然见到了“员”,他热情地上去打招呼:“你好啊!圆!”

“员”说:“我不认识你啊?”

“团”说:“我们之前还在一起去给人家拜年,祝人家合家团圆,怎么天气一热,你把外套脱掉了,就不认识我了?”

[关于有趣的汉字小故事]相关文章:

Ⅲ 中国古代重义的小故事

鉏麑触槐:春秋时,晋灵公痛恨大臣赵盾进谏,派力士鉏麑去刺杀他。鉏麑清早去行版刺,发现赵盾权已经穿好朝服,等待上朝,因为时间还早,正坐着打盹。鉏麑认为赵盾对君主很忠敬,不忍行刺;但又不能违背君命,就头触槐树而。

Ⅳ 关于礼义仁智信中的 义 的小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制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看见同胞被卖为奴婢,只要他们肯出钱把人赎回来,那么回到鲁国后,国家就会给他们以赔偿和奖励。这道法律执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乡的鲁国人因此得救,因此得以重返故国。

后来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贡,他是一个很有钱地商人,他从国外赎回来了很多鲁国人,但却拒绝了国家的赔偿,因为他自认为不需要这笔钱,情愿为国分担赎人地负累。

但孔子却大骂子贡不止,说子贡此举伤天害理。祸害了无数落难的鲁国同胞。

孔子说:世上万事,不过义、利二字而已,鲁国原先的法律,所求的不过是人们心中的一个‘义’字,只要大家看见落难的同胞时能生出侧隐之心、只要他肯不怕麻烦去赎这个人、去把同胞带回国,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善举。事后国家会给他补尝和奖励。让这个行善举的人不会受到损失,而且得到大家的赞扬,长此以往,愿意做善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所以这条法律是善法。

孔子还说,子贡的所作所为,固然让他为自己赢得了更高的赞扬,但是同时也拔高了大家对‘义’的要求。往后那些赎人之后去向国家要钱的人,不但可能再也得不到大家的称赞,甚至可能会被国人嘲笑,责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子贡一样为国分忧。圣人说,子贡此举是把‘义’和‘利’对立起来了,所以不但不是善事,反倒是最为可恶的恶行。

自子贡之后,很多人就会对落难的同胞装做看不见了。因为他们不像子贡那么有钱,而且如果他们求国家给一点点补偿的话反而被人唾骂。很多鲁国人因此而不能返回故土。 希望帮到你!~

Ⅳ 忠孝仁义礼智信耻小故事(古今皆可)

1、忠

弦高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商人,往来于各个国家进行商品贸易。在鲁售公33年时候,弦高去周王室的属地进行经商,结果在途中遇见了秦军。当他知道秦军要袭击自己的国家时,一边往郑国通风报信,另一边自己则是伪装成郑国国君派来的特使,用十二头牛作为礼物来犒劳秦军。结果秦军以为郑国知道自己兴兵偷袭,于是只好做罢。因此弦高这种将国家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的行为被视为“忠”的象征。

2、孝

缇萦是西汉时期人,她的父亲淳于意为人治病,却得罪了官府,于是被判“肉刑”押往西安。淳于意当时有五个女儿,悔恨道:“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生孩子还是要生男孩儿,不然到了危急关头就没有人可以帮忙了)。

小女儿缇萦听了父亲的话很是悲伤,于是她陪同父亲一块前往西安。缇萦为了营救自己的父亲,到处奔波,终于把信递到了汉文帝的手中,使得父亲脱离危险,从此汉文帝也废除了“肉刑”。因此缇萦救父的故事被后人当作“孝”的典范,广为流传。

3、仁

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十分喜爱养侠士,手下门客有上千人,其中有一位叫做冯谖的门客,一次弹奏自己的剑,唱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长剑归来吧,吃饭没有鱼、出行没有车、何处才是我的家?)。

其后又弹奏道:“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长剑归来吧,何处才是我的家?),左右都讨厌他,以为他贪而不知足。因此冯谖食有鱼,出有车,母亲也得到照顾。一心为孟尝君服务,巩固了他的政治地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4、义

季扎在父亲去世后,主动把王位让给自己的大哥,并且出使各国。当他出使到徐国的时候,与国王徐公结下友谊,而当季扎觉察到徐公十分喜爱自己的宝剑时,心中默许出使回国时将剑赠与徐公。然而在季扎出使归来时,徐公竟已经去世了。季扎来到徐公安葬处,将宝剑摆放在墓前。因此季扎就成为“义”的化身。

5、礼

一次孔融父亲的朋友带来了一盘梨,分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让孔融分梨,孔融挑了最小的一个给自己,其余的都按照长幼的顺序分给兄弟。当父亲问的时候,孔融说:“年纪小就应该吃最小的。”父亲又问:“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弟弟小,所以才要让着弟弟的。”这个小故事现在已经是家喻户晓了。

6、智

诸葛恪是诸葛亮的兄长,他们的父亲诸葛瑾面貌狭长异于常人。一天孙权大宴群臣,让下人牵来一头毛驴,驴的脸上贴了“诸葛瑾”三个字,趁机来羞辱诸葛瑾。然而诸葛恪请求添加两个字。诸葛恪加了两个字:的驴,在场的人无不为他的机智而折服,于是孙权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7、信

明山宾是个远近闻名的老实人,因为家里十分贫穷,于是不得不便宜卖掉家中的老牛,在他回家的路上,他又匆忙赶回追上买主,讲明牛曾得过“漏蹄病”,然而已经治好了。围观的群众称赞明山宾守信用。

8、廉

明朝大臣于谦为官清廉。有一次,朝廷派他巡视河南。返回的时候,同行的官吏都买些当地的绢帕、线香等特产回京分送朝贵,然而他却并没有这样做。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因此后人常用两袖清风来形容正直清廉。

Ⅵ 中国古代重义的小故事

鉏麑触槐抄:春秋时,晋灵公痛恨大臣赵盾进谏,派力士鉏麑去刺杀他。鉏麑清早去行刺,发现赵盾已经穿好朝服,等待上朝,因为时间还早,正坐着打盹。鉏麑认为赵盾对君主很忠敬,不忍行刺;但又不能违背君命,就头触槐树而。

Ⅶ 君臣有义的小故事

“父子有亲,君臣抄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见《孟子?滕文公上》。

叙:同“序”。这几句大意是: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男女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讲的是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和行为准则,用以维系封建社会的秩序。现在人们谈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时,还常常引这几句概括而又典型的话。

这个的出处在这儿,但貌似没有小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Ⅷ 有木有关于“义”的小故事200字左右,求答案!!!~!

《三国演义》里面的“捉放曹”就是典型的一个,对照原本,摘录200字左右即可。

Ⅸ 关于 义 的古代故事

巨伯轻生重义

汉代有个读书人叫荀巨伯。因他的朋友生了大病,他千里迢迢来探望朋友。很不巧,刚好有一伙胡人强盗到他朋友居住的地方抢夺财物,村庄里所有的人都跑掉了。他的朋友就劝荀巨伯:“这里太危险了,你赶快走!”荀巨伯却说:“我远道来探望、照顾你,如何可以舍你而去?这样败坏道义的事我做不出来。”

荀巨伯走到屋外,跟那些强盗说:“我的朋友有疾病,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因为他很真诚,讲道义,不畏生,结果连强盗都为之感动。强盗头目就对同伙说:“我们皆是无义之人,怎么可以来抢夺这个有义的地方?”于是下令强盗们全部撤走。荀巨伯的大义凛然化解了这次灾祸。

子贡守孝

古人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5种人伦关系为“五伦”。在“五伦”关系以外,还有一伦关系很重要,就是师生关系。古时候,人们对老师非常尊敬,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师生关系与父子关系是同等重要。古代对于老师的丧礼都是守丧3年,跟对父母完全一样。

孔夫子一生教学,在他去世的时候,学生们很感念老师的恩德,在老师墓旁搭个棚子,整整守孝3年。其中有一个学生守了6年,就是子贡。因为夫子去世的时候,子贡在其它国家做生意,等他回来时,丧礼已经结束。子贡觉得非常遗憾,守孝3年以后,他自己又加3年,整整守了6年。对于老师,子贡认为理应如此。

[ 转自铁血社区 //bbs.tiexue/ ]

羊左之义

春秋时候,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贤纳士,天下人才闻风而归。

西羌积石山有一位贤士左伯桃,自幼父母双亡,勉力读书,胸怀济世之才,安民之志,但一直没有出仕。后来听说楚元王慕仁为义,遍求贤士,左伯桃乃携书一囊,辞别乡中邻友,迳奔楚国而来。迤逦来到雍地,时值严冬,雨雪霏霏,寒风刺骨,左伯桃衣裳尽湿。

天色渐晚,他望见远处竹林里的茅屋之中,透出一点光亮。伯桃大喜,忙跑到这茅屋前去叩门求宿。不想,屋主也是一介书生,名叫羊角哀,自小也是父母双亡,平生只好读书,立志报国救民。二人谈得十分投机,可谓相见恨晚,便结拜为异姓兄弟。

左伯桃见羊角哀一表人材,学识又好,就劝他一同到楚国去谋事,羊角哀也正有此心思,遂带了一些干粮一起往楚国而去。晓行夜宿,眼看干粮将要用尽,天又降大雪,道路难走。左伯桃兀自思量,这点干粮若供给一人食用,勉强尚能到得了楚国。

他知道自己学问不如羊角哀渊博,便情愿牺牲自己,去成全羊角哀的前程。想罢,便故意摔倒地下,叫羊角哀帮忙搬块大石来坐着休息。等羊角哀把大石搬来,左伯桃已经脱得精光,裸卧在雪地上,冻得只剩一口气,羊角哀大恸而号。左伯桃叫他把自己的衣服穿上,把干粮带走,继续前行去楚国谋事。言毕即。

[ 转自铁血社区 //bbs.tiexue/ ]

羊角哀来到楚国,得由上大夫裴仲荐于元王,元王召见羊角哀时,羊角哀上陈10策,元王大喜,拜羊角哀做中大夫,赐黄金百两,绸缎百匹。羊角哀弃官不做,要去寻左伯桃的尸首。寻着之后,羊角哀为左伯桃香汤沐浴,择一块吉地安葬,并留下守墓。

不想,此地与荆轲墓相隔不远,相传荆轲因刺秦王不中,后精灵不散。一夜,羊角哀梦见左伯桃遍体鳞伤而来,诉说荆轲的凶暴。羊角哀醒来之后。提剑至左伯桃坟前说道:“荆轲可恶,吾兄一人打不过他,让小弟来帮你。”说罢,自刎而。是夜,狂风暴雨,雷电交作,隐隐闻喊杀之声。至天明,发现荆轲的坟爆开了。

消息被楚元王知道之后,感其义重,给他们立了一座忠义祠,勒碑记其事,至今香火不绝。

爱国手抄报资料 切记资料,就是内容!!

第三,要以清廉为基,做严于律己的表率。?公生明,廉生威。?我们只有秉公用权、清廉从政,我们的党和政府才有威信,才有号召力和战斗力。要坚持把《廉政准则》当作从政的底线,始终保持自警、自省、自律,做到?三省吾身?,常怀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拂心灵之尘。不断加强自我约束,通过这次作风建设提高和完善自我,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回眸过去,我们走过的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展望未来,我们将踏入人生的伟大征途!在此,我们郑重承诺:不管在未来的道路上遇到多少艰难险阻,我们决不萎缩和后退,而会乘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春风,转变作风,提高效能,从我做起,用灿烂的青春谱写宁国的辉煌!

转作风提效能演讲稿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信念如歌》。

 一种精神,在神州大地传颂,一种信仰,在华夏儿女心中传递。?向雷锋同志学习儿时的记忆在随着年龄增长而历久弥新,雷锋精神伴我走过春夏秋冬。如今?新征程、新气象、新作为?在诠释全新的雷锋精神?解放思想、破解难题、坚定信念、锐意进取,用满腔的真诚和热情为我们的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学雷锋,很多人认为就是助人为乐,但在实际生活中,助人为乐似乎越来越少见。有人说:?雷锋 出国 了,雷锋精神过时了、当雷锋太傻

 雷锋 日记 里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在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问句中,你是否找到了答案?其实,说到底雷锋精神就是要从平常小事做起,雷锋精神是为人民服务,是真诚和奉献,是幸福他人也幸福自己!?雷锋?就在我们身边,雷锋精神就融化在我们的日子里?

 我是接待战线上的一名讲解员,工作至今快七年了。六年多来,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讲解百脉泉景区。这是一项单一重复的工作,并且随机性强,活动量大,很容易让人产生厌倦。但是,我时刻谨记雷锋同志的话?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用坚定的信念指引自己走向光明的彼岸!

 雷锋同志说:?学习要发扬?钉子?精神?一靠?挤?,二靠?钻?。我注意抓住一切机会挤时间学习。任务间的空闲时间,可以阅读相关资料;给前辈讲解员提音箱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她们的长处和优点;休息时,和同事们探讨相关古籍的内涵和要义;不怕难为情,与大家共享自己讲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逐渐的,我了解了章丘的地理构造,再不怕被来宾问起专业性知识;逐渐的,我掌握了更多章丘的历史 典故 ,可以绘声绘色的讲述更多的历史人文。可能是吸收了泉水的精灵之气吧!偶尔我也能做几句打油诗,令来宾在开怀一笑中,对景区的印象更加深刻。每每这个时候,我都感到无比的幸福,我用准确生动的讲解吸引游客,我用真诚和热情感染来宾,相信他们在我的引领下穿行在如诗如画的环境中会更加心旷神怡!

 我们的讲解任务还有一种?临时性安排。有各种大型检查或者现场会要提前去看场地,熟悉不同行业的稿件,到现场试讲。隔行如隔山,为了保证讲解效果,在活动正式开始前,要不厌其烦的经历多次稿件修改和多次现场彩排。有一次,我接手了一个临时性任务,在提前一天的最后一次彩排过程中,突然接到母亲哭着打来的电话快!孩子突然晕过去了!怎么办啊!?一下子,我的腿都软了。才一岁多的儿子上午只是稍微有点发烧啊,怎么会晕过去呢?眼泪刷就下来了。赶紧给活动负责人打电话说明原因。同时打车迅速赶回了家中高热惊厥。现在没事儿了,但最好去济南住院检查一下!?市医院的医生如是说。可明天的活动怎么办呢?时间这么紧了,谁接手都有点紧张啊!再一次打电话给负责人:?因为这样的事情耽误工作了!实在对不起了。?不要紧,孩子健康是第一位的!放心吧!已经有同事接手了!?

 此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这不就是雷锋精神吗?对待同志向春天一样温暖,对待工作向夏天一样热情。雷锋精神不就在我们身边吗?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渴望雷锋,我们就是雷锋,我们需要雷锋精神,我们也正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新时代的雷锋精神那就是在?新征程、新气象、新作为?中昂扬斗志,解放思想、破解难题、坚定信念、锐意进取、发扬精良的作风,去成就明天的辉煌!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看完?转作风提效能演讲稿3篇?的人还看:

1. 最新作风建设演讲稿3篇

2. 转作风提效能心得体会3篇

3. 优化工作作风演讲稿3篇

4. 作风建设爱岗敬业演讲稿3篇

5. 优化工作作风演讲稿3篇(2)

宰相刘罗锅剧情不合理之处

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儒家传统文化里强调“舍生取义”,其意义就是为了国家利益,捍卫国家主权,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爱国一定程度上是保证人的生存自由权利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爱国的内涵与以往有了质的变化。封建时代执政者强调人们爱国,但本质是维护皇权,人民生活在国中,但国不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样,公民爱国,实际上就是爱自己的政权,捍卫自己的根本利益。爱国应理性 自残自虐不是爱国  每一个市民做好自己,提倡文明,在各行各业做出成绩,尊重他人,实现自我,不粗暴,不盲从,这才是最好的爱国方式。

爱国是一种态度,不是一双拳头;爱国是一种理性,不是一根铁棍;爱国是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不是去伤害自己的同胞;爱国不是泄愤,而是要先爱法治,是要让我们的基本公民权利得到尊重与捍卫。暴力不是我们爱国的通行证,它并不会让那座美丽的岛屿离我们越来越近。

在《一虎一席谈》节目上,有一个年轻人说的好:我们抵制日货,并不是要砸自己的日货。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各行各业里都比它做得好,我们的官员比他们清廉,我们的街道比他们的干净,然后我们的桥也比他们的结实,还有我们的年轻人,比他更有未来,更有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爱国并不是要我们举起自己貌似孔武有力的拳头砸向自己的同胞,而是在各个方面将自己的国家改变得更好。

自日本上演”购岛闹剧“以来,我国各地相继有民众自发举行抗议游行。其中不乏“西安举牌哥”、“爱广州非暴力”这种理国的典范。但也出现了一些打砸抢烧的现象,这让我们痛心且愤怒。谈爱国,请先爱同胞,对同胞的私有财产进行抢夺砸毁,那与暴徒何异?若要爱国,我们应当团结一致,共御外辱,这才是一个文明社会所应当体现出的文明素质与精神风貌。

爱国的豪情是我们胸腔里激荡的热血,但是热血加上暴力就成为了我们同胞身上的累累伤痕。每一个市民做好自己,提倡文明,在各行各业做出成绩,尊重他人,实现自我,不粗暴,不盲从,这才是最好的爱国方式。让我们拒绝暴力,展现理性,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为了我们的钓鱼岛,做一个文明的爱国者。[1]

屈原爱国故事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娴於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 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而且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愤怒,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 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百姓的心中. 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雄黄酒: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 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

爱国活动

鱼甲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另一说是鱼就看不出来了,屈原就能吃到了)。一位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 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有些地区,则在端午节在门上插菖蒲和艾草,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解毒的功用. 不过,关于这项艾习俗的起源,民间则有一种说法。

插菖蒲,艾草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百万,血流成河. 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著包袱,一手拉著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著年纪较大的男孩. 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 「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 「听说黄巢是个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 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著小孩问她: 「你为什麼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 「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 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 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 「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 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 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於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徐特立

学而不厌 讲究方法

徐特立出生在1877年。青年时期,他就酷爱读书,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18岁时,为了谋生,他在做医生还是当塾师之间选择了后者,从此开始了“一生都教书”的道路。然而,他白天教学生读书,晚上自己还要去拜先生学本领,因为“自己明理了”,才能“把所明之理教给学生”。

徐特立读书时很讲究方法,积累了一套自学经验。20岁的时候,他准备读八股文,参加那时候的科举考试。有一次,他步行80里路,跑到长沙城里,拜访有名的陈云峰先生,想请陈举人看看自己的八股习作写得怎样。老举人看过他的八股文,下了一个评语:尚有“一隙之明”。接着问他:为什么不读书,而要读八股?陈举人耐心地告诉徐特立: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八股文形式板,是束缚人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半年之后,徐特立又去拜访陈云峰,陈举人这次送给他一把扇子,并在扇面上题写了一段话:“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乡村无师又无书,但书即师耳。张之洞《书目答问》即买书之门径,《輶轩语》即读书门径,得此二书,终生受用不尽。”徐特立非常高兴,马上跑到书铺买了《书目答问》和《輶轩语》带回家,当做自学指南。以后,他再也不做八股文了,而把“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牢记在心。后来回忆往事时,徐特立很有感触地说:“我一生知道读书的方法,就得益于那位举人先生。”

读古书很费时间和精力,徐特立从不贪多,他遵循着两条原则:一是“定量”,一是“有恒”。比如《说文解字》中部首有540字,他每天只读两个,计划一年读完。他认为光贪多,不能理解和记忆,读了等于不读。他在教中学生的时候,也是这本书,要求学生每天课余记一字,两年学完,有些学生偏要星期六同时学6个字,结果,到默写的时候,多半人都写不出来。他说这就是“不按一定分量、不能保持经常学习的害处”。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徐特立的一句名言。在湖南一师教书的时候,他发现一般学生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阅读时贪多求快,不求甚解。他就把自己长期刻苦自学得到的经验介绍给大家。他认为,不怕书看得少,只怕囫囵吞枣不消化。他教育学生,读书要注意消化,要学会思考并评定所读的书的价值。他教给学生,读的时候,要标记书中的要点,要在书眉上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意见,还要摘抄自己认为精彩的地方。这样读书,读一句算一句,读一本算一本。那时,他的学生中实行这种方法最坚决、最有成绩的是。他几年中就写了几网篮的读书札记,文学和思想修养水平提高很快。

徐特立读《联共党史》的时候,开始书店只出了上册,他就买了一本阅读。后来听说有了苏联版本的上下册,他就借了下册抄读,因为是节抄,就要做详细分析后再抄,结果,他对于《联共党史》下册的了解比上册深刻。于是,他再回来把上册节抄一次。由此,他又得出了一个结论:买书不如借书,读书不如抄书,全抄不如摘抄。

1919年,43岁的徐特立已经是一位在湖南省颇有声望的教育家了。但是,当他得知蔡元培、李石曾等教育家发起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时,又积极地加入了这个行列。许多人表示惊讶,但是徐特立是慎重考虑后才决定的。勤工俭学的宗旨是“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增进劳动者之知识”,徐特立很赞赏这个宗旨,他说:“我今年43岁,不觉就到44、45,一混60岁就来了。到了60岁,还同43岁时一样无学问,这17年,岂不枉过了日子?这17年做的事情,岂不全无进步了?到了60岁时后悔,那更迟了,何不就从今日学起呢?”于是,他放下教师的架子,以一名普通的老年学生的姿态,和青年们一起奔赴法国,去学新知识、新本领了。

诲人不倦 忠诚事业

徐特立60岁的时候,在一篇3000字的自传里,提到自己“一生都是教书。从蒙馆、初小、高小、师范、一直到高等师范,我都担任过教员。在高等师范当教员时也没有脱离小学校职务,因为我爱教小学生。”徐特立从宁乡速成师范毕业以后,怀着“创造事业”的理想,就和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梨江高等小学堂。半年以后,徐特立应邀到长沙周南女校任教。辛亥革命以后,为了发展小学教育,徐特立白手起家,办起了长沙师范。当时,为解决家乡农民子弟求学问题,还自费办了一所五美小学。后来,他又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参加革命以后,他在中央苏区担任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培训扫盲骨干,开展扫盲运动;又艰苦创业,办起了中央列宁师范。在艰苦的长征途中,徐特立也没有忘记自己教育家的职责,抓住每一个机会,教战士们学文化,他的热情、耐心使战士们深受感动。

徐特立办教育,有自己的主张,敢于向历史的偏见挑战。过去,学校的大门不向贫苦大众开放,徐特立创办长沙师范时,就大胆地招收了一个铁匠和一个退伍兵,破了先例。这件事在教育界引起了一些人的闲言碎语,有人嘲笑他是补锅的,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徐二镥锅”。徐特立反而很高兴、很自豪。在教学实践中,他平日最喜欢贫苦学生,他办过夜校以给他们更多的受教育机会,知道他们并不缺乏聪明才智,从他们中间是可以造就人才的。

徐特立主张教育民主,注意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在长沙师范当校长的时候,当时14岁的田汉和几个喜欢文学的同学,经常在自修室的窗户上贴一些打油诗,逗得人们捧腹大笑。其中两首是学习藏头诗的作法,把校长徐特立、老教师首之龙和黄竹村的姓名也嵌了进去。一首说:“特立狂涛骇浪中,宝刀血溅首之龙。”另一首写道:“黄竹村中鸡犬喧。”两位老教师看后气得浑身颤抖,要求校长严斥学生。徐特立安慰了两位老教师后,就立即找来学生。田汉说:“我们对黄先生和首先生毫无恶意,是一时兴起,开开玩笑,逗大家快乐。”徐校长确信他讲的是真话,又觉得诗句中透露着学生的才智,便和气地告诉他们:喜欢写作是一件好事,只是不要把时间、心思花在游戏笔墨中,最好写些有意义的文篇,锻炼自己的才干。校长的谈话鼓励了学生们办《窗户报》的积极性。一时像雨后的春笋,几乎每个自修室的玻璃窗上都贴出了窗户报。田汉办的《祖鞭报》尤为突出,他用痛快淋漓的笔调,抒发了爱国爱民的思想。徐特立便经常把《窗户报》上的优秀诗文,转载到自己编的《教育周报》上,老教师们的态度改变了,学生们更是高兴。

徐特立不喜欢用强硬的方法管理学生。在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的时候,他明确提出:“教育学生不应该用强制手段,更不应该用粗暴的态度。中国古代温柔敦厚的‘诗教’,今天学校教育中还用得着。”为了实行“诗教”,他在学生自修室通往教室的走廊上,悬挂了一块大黑板,专门用来写诗。有一次,他得知有一个姓汤的学生和一个姓余的学生,拼命读书,影响了身体健康,觉得很不好,就写诗建议他们停学休息,同时也算对大家敲一下警钟。诗是这样的:

“我劝汤生并劝余,劝君休业莫踌躇。

为何瘦得皮包骨,不爱身躯只爱书。”

徐特立很注意节俭治校。有些教师上课,粉笔头总是随手扔掉。而徐特立见了,总要捡起来,留着自己上课、写黑板诗时用。有些学生说他“小气”。他就写下了这样一首黑板诗:

“半节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

读了这首诗,说他“小气”的学生明白自己错了。发现有同学浪费饭菜,徐特立就找她们谈话,并且写诗教育大家;看到有两个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很突出,徐特立就写诗鼓励她们,说明女生智力并不比男生差……同学们每天都要去读读黑板诗,不论是表扬、批评,还是规劝,都是一次思想品德教育。徐特立给黑板诗起了一个总题目,叫做《校中百咏》。

徐特立也有严厉的时候,却又与众不同。一次,一个叫粟福基的学生闹事,经过校务会议讨论,决定给予开除处分。徐特立开始是赞成的,可是事后心里总不踏实。他越想越觉得不能把粟福基推出校门不管,他想到这个同学学习不错,也有组织才干,不该轻率开除。他马上派人把粟福基从家里找来,跟他做了一番严肃、诚恳的谈话,然后介绍他到长郡中学继续上学。粟福基十分感动,后来成了长郡中学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没有字的教科书

徐特立“一生都是教书”,他自身的革命精神、高尚的情操和优秀品质被人们喻为“没有字的教科书”,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

徐特立断指血书的故事是一本最感人的爱国主义教科书。1906年,他在周南女校教书,有机会阅读了《民报》、《猛回头》、《新湖南潮》等革命刊物,思想上发生了变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并指引学生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1909年的夏天,他应约在修业学校作时事报告。他痛斥了帝国主义在中国无所不至的侵略,列举了一桩桩传教士毒害中国人民的惨案,他越讲越愤怒,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忽然,他跳下讲台,跑到厨房取出一把菜刀,当众砍下自己左手的一节手指。他用鲜血写下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八个大字,表示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和雪耻的决心。因为流血不止,他晕倒了。事后,省内外许多报纸都以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徐特立的爱国壮举教育了各界人士,激发了许许多多教师和学生的爱国热情。

作为一位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徐特立一生都保持着朴素节俭的优良品质,这是一本难得的修身教科书。早在湖南一师的时候,徐特立的生活节俭,就是全校闻名的。他的住处简简单单,没有大皮箱,没有大柜,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有的只是破旧的书籍。当时,长沙教育界有一个风气,中学教师被认为是有体面的人,出门都要坐轿子,显示绅士派头。可是徐特立却从来不坐轿子。他在长沙师范当校长,又在一师兼课,两个学校相距约10里地,他每次都是往返步行。遇上雨雪天,他就穿着“钉鞋”,打着雨伞,夹着讲义,从不缺课或迟到。一些教师看了很感动,慢慢地也都学着不坐轿子了。

1937年,徐特立领导着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工作。刚进驻瓦窑堡的时候,当地只有一所学校。一天,徐特立去听课,他穿着破皮袄,腰系一根绳子,学校的教师还以为他是红军的马夫,没在意。第二天,徐特立又和、冯雪峰一起去听课。冯雪峰向教师们介绍了徐特立,教师们大吃一惊,原来那穿着极为朴素的“马夫”,竟是边区教育部部长。有两首小诗描述他在延安时的俭朴生活:“延安诸老惟公特,生活简单如老卒;粗布征衣常补绽,自煮瓜果充粮食。”少骑公马多徒步,不要随从来照护。携带两个冰馍馍,一天开会好几处。”

建国以后,徐特立住在北京,物质条件好了,他依旧保持节俭的作风。他常对亲属说,生活上的简朴,不仅可以省下钱来用于公共事业,更重要的是不脱离群众,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高贵品质。他的衣被鞋帽都是从延安时一直穿用到解放后,只要能补的,他就坚持不换新的。后来,他同意添置一套料子服和一双皮鞋,平时也不穿,只是因为要经常出席一些重要宴会和参加外事活动的需要。他在饮食上也十分简单,一直爱吃五谷杂粮和蔬菜。开始,他和中央宣传部的部分工作人员住在一起,房子很旧,也较挤,孙辈回家就睡在办公室的地板上。1952年,组织上要给他盖几间房子。他几次表示不同意,说等将来生产搞好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再考虑。后来经过多次说服,并将修建费减去了1/2,他才勉强同意。他住在香山时,很少一个人坐小车。他跟警卫员算过一笔帐:汽车、汽油是用实物或黄金从国外进口的,从香山到城里,来回几趟就把一个中农的全年收入跑掉了。后来进城居住了,他还常常以步代车,保持了优良传统。

1968年11月28日,91岁的徐特立老先生因病去世。他是一位伟大的师表,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永远为人们缅怀,被人们称颂。

冯骥才:房子的故事

1、宰相刘罗锅这部剧极端表现贪腐和清廉,刘罗锅就算不贪照样有大官俸禄,可是剧中却在吃粗活,一生仅有一双靴子,回乡后穿得像个乞丐一样,真不知道俸禄在哪里。从古至今清廉和穷就扯不上关系,更别说封建,达官贵人本来就有享受荣华富贵的特权。

2、最后一集刘罗锅说如果你和_不在牢笼里,你还能仅仅只满足于这大饼卷大葱吗?好像人生的追求就是吃喝的质量,这样真是太俗了!编剧用来表现刘墉才情的那句打油诗就是“那是一条狗!”笑喷饭了。

文丨 冯骥才

选自 冯骥才生活散文精选《世间生活》

人生的轨迹只有回过头来才能看到。这条弯弯曲曲的轨迹上一定有一些拐点,或大或小,或明或暗。拐点改变你的人生。这些拐点有的是 社会 强加给你的,不可抗拒;有的是你自我改变的,由此你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愿望。拐点之后,或是方向变了,或是其中的内容与故事全然不同;你的人生一定变换了一片风景。

我人生两个重要的拐点都出现在 198 4年。它们全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出现的,一个在生活上,一个在文学创作中。

《生活小景》 冯骥才绘 198 3.4.3

再有,我那时的书桌也是饭桌,吃饭时要先挪开桌上的书稿信件。客人来时,儿子就要躲到阳台上做作业。这种状况愈演愈烈,只能一次次找单位和上级领导。在计划经济时代,衣食住行全靠 政府 ,爹亲娘亲不如领导亲。幸好,当时已有“给知识分子落实政策”一说。这时,市委已经有个说法,要为我和蒋子龙解决住房的困难,正好我住的思治里的房屋属于一个被抄户的“查抄产”,也要平反落实政策,那就得分给我们房子,我们搬走,好给人家落实房屋政策;再说我们也是十多年前被“扫地出门”的被抄户,也应落实政策,这样从理论上说我们手里就有了两处房子的资源,但相关的房管和落实政策部门的办事人故意刁难我,他们不是不想给我房子,而是想从我手里得到好处。

天津是个市井和商业的城市,从来不买文化人的账,办事讲实惠,凡事有油水就行。这一来,我就必须与房管站、房管局、落实查抄物资办公室、街委会,还有文联和宣传部多个部门同时打交道,解决住房的问题。落实政策的事很复杂,要应对很多环节和程序,在每个环节和程序上必须这些部门都同意,才算通过。于是,事情像 蚂蚁 那样一点点往前爬,往往一个小环节出点麻烦就停住了,这几个部门就推来推去,急得我骑着破自行车跑这跑那。你送书给他们,根本不看,也没兴趣,不如给一包 香烟 管用。在那个没有市场的年代,一切资源都被权力掌握着,要从他们那里得到“好处”真比从“猴手里抠枣儿”还难。

后来,我找到市 政府 ,据说只要一位姓毛的顾问说句话就顶用。可是要想见这位市 政府 领导极不容易,我听说毛顾问住在睦南道一座西式的花园洋房里。我找到毛顾问那座房子,高墙深院,花木掩映,宛如仙居。我不能冒失去敲他家门,便设法打听他每天的行踪,终于获知他天天中午都会回家吃饭和午睡,便赶在一个中午,提前骑车到睦南道,藏身在他家旁边一条胡同里,待他回来一下 汽车 ,赶紧从胡同里跑出来迎上去自我介绍。没想到毛顾问人不错,头发花白,慈眉善目,待我很和气,将我让进他家。

他的客厅很大,陈设却很怪异。一边摆了三个沙发,中间一张小桌上放着几个杯子和一个白瓷烟缸,地上只有一个痰盂与一把印花的铁皮暖壶,再没别的东西。客厅的另一边中间孤零零放一个木制的单人床。这种房屋电灯的开关原本在进门左边的墙壁上,毛顾问的床摆在房屋中央,夜里睡在床上开关灯不便,就在屋顶的吊灯上装一个拉绳开关,垂下一根挺长的绳子,下端系在床架上,开灯关灯只要一拉绳子就行了。那时的领导的生活确实挺清廉。

我透过窗子看到外边是个挺大的花园,绿荫重重。我对他说:“顾问,你这院子真挺美。”

毛顾问弯目一笑说:“我不叫它闲着,都叫我用了。”

我再看,院子已改成了菜地,萝卜和小白菜种了一排排。

毛顾问很痛快,他说我的住房市里已有决定,把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和查抄房产一并解决,分给我一偏一独两个单元,就在胜利路新建的一幢高层建筑中。他随即说他会叫市房管局尽快给我解决,我直接去市房管局房产处办理手续就行了。

我千恩万谢后走了出来,回家就把妻子儿子抱起来,说咱家要搬进皇宫了。可是依我的人生经验,好事决不会一帆风顺和轻而易举地到来。此后我每次到房管局询问,得到的回答都是“没听说有这事”。我托人向市 政府 毛顾问那里问,消息却是反过来的,都是“已经告诉他们好几次了”。房管局这位科长姓杨,细皮精瘦,肉少骨多,目光亮闪闪,精明外露。他是不是想要些好处?想到这里,我心里憋着气,心想反正市里已经批准了,我偏不给你好处,看你怎么办。我一犯犟,事情又拖了半个多月。

《吾家午睡》冯骥才绘 198 3.8.14

后来,我想出一个高招,先打听到毛顾问办公室的 电话 ,然后去找房管局的杨科长,又问我住房的事,他还是说不知道,我便抓起他桌上的 电话 打给毛顾问,这一打通了,我就对毛顾问说我就在房管局,他们说不知道,跟着我就说:“杨科长要向您汇报情况。”突然把 电话 塞给杨科长。

杨科长措手不及,又不敢不接领导的 电话 ,在 电话 里他肯定遭到毛顾问的训斥,低声下气地对着话筒连连说:“我们马上办,马上办,您放心。”就这样,我知道——我胜利了。

紧接着我赶去北京开两会。一天中午饭后,黄苗子和丁聪二老约我到他们房间里画画,吴祖光先生也在一起。那纯粹是会议期间忙里偷闲的“文人雅聚”,我们正在写写画画、说说笑笑间,忽然张贤亮穿着拖鞋跑来,说我妻子来 电话 了,叫我快去接。我跑回房间拿起话筒,就听妻子同昭兴奋得说话的声音都变了。她说咱们的房子分下来了,一大一小两个单元,她已经从房管局拿到钥匙了。我高兴得真想窜起来翻个跟斗,马上跑到黄苗子房间,把这惊天的喜讯告诉三老,话一说竟然情不自禁地掉下泪来。当即,丁聪为我画了一幅漫画像,这张像真有当时喜极而泣的模样。吴祖光随即题了“苦尽甘来”四个字,只有那时候的知识分子深知“苦尽甘来”是什么滋味。苗子先生笑嘻嘻在画上写了四句打油诗:

人生何处不相逢,

大会年年见大冯,

恰巧钥匙拿到手,

从今不住鸽子笼。

如今三老都已辞世。他们可爱又真诚以及当时欢快的气息都留在这幅画中,也清晰地记在我的心里。

丁聪为冯骥才画像 黄苗子和吴祖光题跋 198 4.3.23

政协 闭幕的第二天,我和妻子同昭就拿着钥匙兴冲冲去到了新居——云峰楼高层。这是开放以来我的城市最早盖起来的一座高层楼房,毗邻市中心最主要的大街——胜利路上,高达十五层,这已经是当时顶级的高层了。楼内有两部电梯,外墙装饰着精致的**马赛克瓷砖,单元的格局很新颖,据说图纸来自捷克。这在那个时代简直是一座梦之楼。

我的住房是对门的两个单元,中间隔着一条走廊,每个单元都有单独的卫生间和一个小小的浅绿色塑料澡盆。由于我们位居第八层,周围没有更高的楼,视野广阔,阳光无碍,站在屋里,外面的街道、车辆、行人——连整个城市好像都在脚下,屋里一片通明。听说这座楼采用了先进的船形地基,轻体墙壁,八级地震也奈何不得,再也不会遇到一 九七 六年那样的灾难了。我当时便有一种异常奇妙的感觉——从此我们的生活要转弯了,前头的风景一定美好。

转天我们就带着清扫工具到新居打扫房屋,扫净水泥地,擦亮玻璃窗,用清水冲洗过的水泥地面的气味,混同着我们欣喜的感觉,现在想起来还能感到。当时没有做任何装修,甚至墙壁都没粉刷就搬进去了。好像怕迟了房子又被收回去似的,那种心理只有经过这些事的人才会有。

然而,我从旧居搬到新居时,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当年我们是在抄家后一无所有时结婚的,一 九七 六年又经过一次倾家荡产的大地震,家中很难再有完整的家具。我在《无路可逃》中说过,我的家经过两次从零开始,一切物品全是两次“出土”。所以在我搬进新居时,开电梯的姑娘小张说:“冯老师往楼上搬了七电梯东西了,怎么除去乱 七八 糟破桌子破椅子,锅碗瓢盆,其余全都是书?”

在最后离开思治里时,我把在这个生活了长达十六年、大地震时几乎要了我命的住所里里外外仔细地看了一遍,为了更好地记住,然后关门下楼。待下到了二楼,我忽然想到什么,又返回三楼,站在楼梯上敲了敲侧面的墙壁。我知道那里边还有一些我秘密写作时藏匿的手稿,我已经无法而且永远无法把它们取出来了,时间太久了,我甚至忘了这些手稿上边写了些什么。我暗暗隔着墙壁对着里边的残稿说:

“你永远留在这里吧。你是我的 历史 。”

于是,我生命 历史 的一个长长的阶段才算画上句号。

本文选自冯骥才生活散文集《世间生活》

节选自《激流中:我与新时期文学》

冯骥才 《世间生活》

物本无情,物皆有情,感谢生活

《世间生活》辑录冯先生六十余篇生活散文,创作时间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日,跨越近四十年,其中有《珍珠鸟》《灵感忽至》《往事如“烟”》等誉满天下的名篇,也有《结婚纪念日》《房子的故事》《为母亲办一场画展》等近年来冯先生描绘生活、描绘人世间的感悟之作。

“我相信,真正的冰冷在世上,真正的温暖在人间。”阅尽世间生活的风雨后,愿读者从冯先生的智慧和感悟中获得启迪,收获自己生活的恬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