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用法 成语用法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是什么乐器-目送归鸿

tamoadmin 2024-10-17 人已围观

简介1、男儿行金朝:元好问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2、赏析由词题不知,此词作于由洛阳赴孟津的途中。元好问自公元1218年(金宣宗兴定二年)移家河南登封,此后一段时间行迹多在河南。作者触景伤感,吊古伤今,来抒发自己的怀抱。北邙山,在河南洛阳县北。古代王侯公卿多葬此山,唐新乐府有《北邙行》,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是什么乐器-目送归鸿

1、男儿行

金朝:元好问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2、赏析

由词题不知,此词作于由洛阳赴孟津的途中。元好问自公元1218年(金宣宗兴定二年)移家河南登封,此后一段时间行迹多在河南。作者触景伤感,吊古伤今,来抒发自己的怀抱。

北邙山,在河南洛阳县北。古代王侯公卿多葬此山,唐新乐府有《北邙行》,所以有“黄尘老尽英雄”的感慨。这里的“老尽”蕴含着作者对英雄不遇,空老京华的无限感伤,不由不发生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慨叹”人生“句用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句,但更为悲壮。作者的一腔幽怨无人共语,有英雄独立的悲凉,“远目送归鸿”源自嵇康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赠秀才入军》和贺铸的“恨登山临水。和寄七弦桐,目送归鸿”(《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句意,即有哀怨,又有不平之意。

上片言情,下片说理,英雄无奈,只好作自我宽慰语:“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功名也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唯有洗歌美酒,天伦至爱,才是人间乐事呀。所以词最后,作者发出:“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的感慨。这也正是他在收复失地,重返家园的理想行当国孝无恢复之谋的现实的矛盾之中,希望与失望情绪交织而构筑成情绪。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出自哪部作品

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译文:

将车徒止息在生长着兰草的园圃,牵着马在华山喂草。在水边的平地射着箭,

在河流钓着鱼。

用目光追随着高飞的鸿雁,手中弹动着虞舜创制的五弦琴。顺乎本性、无所拘束地活动于天地之间,一心探求“太玄”即自然之道。

赞称着渔翁(庄子)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捕鱼的工具)。郢人已经了,谁还会对你畅所欲言。

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怎么理解?

出自三国 嵇康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之一: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共18首,每句四字谓四言,是嵇康为送其兄嵇喜参军而作.

“目送飞鸿,手挥五弦”描写了一副双手轻抚琴弦、双目远眺送走飞鸿的场景,抒发了兄弟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附作者简介:

嵇康(223-262):三国时谯郡铚(今宿县西南)人,字叔夜,魏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出类拔萃的“竹林七贤”第一人。

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善鼓琴,工书画。在哲学上,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主张回到自然,厌恶儒家各种人为烦琐礼教。在政治面目上表现为刚肠嫉恶、锋芒毕露。遭钟会陷害,被司马昭所杀,临刑前,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

嵇康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文风犀利,泼辣洒脱。一生勤奋著述,他的诗文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中有较高地位,“心写心声不失真”是嵇康诗文最突出的特点。有《嵇中散集》.

《赠秀才入军》(嵇康)全诗翻译赏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手挥五弦的动作容易画,目送归鸿的神态却很难画。

这句话出自魏晋嵇康的《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其十四》。原句是“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二句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妙句。它以凝练的语言传写出高士飘然出世、心游物外的风神,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与造化相侔的哲理境界。

赏析

本篇原列第十四首,诗人想象嵇喜行军之暇领略山水乐趣的情景。他将在长满兰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鲜花盛开的山坡上喂马,在草地上弋鸟,在长河里钓鱼。一边若有所思地目送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抚弹五弦琴。他的心神游于天地自然之中,随时随地都对自然之道有所领悟。

显然这里所写的与其说是征人生活,不如说是抒写诗人自己纵心自然的情趣。最后诗人用《庄子》中“匠石斫垩”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嵇喜从军远去的惋惜心情。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赠秀才入军 嵇康 系列:古诗三百首 赠秀才入军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注释  1兰圃:有兰草的野地。 2秣马:饲马。 3磻(音波):用生丝做绳系在箭上射鸟叫做弋,在系箭的丝绳上加系石块叫做磻。皋:水边地。这句是说在皋泽之地弋鸟。 4纶:指钓丝。 5五弦:乐器名,似琵琶而略小。 6太玄:就是大道。「游心太玄」,是说心中对于道有所领会,也就是上句「自得」的意思。 7筌:捕鱼竹器名。《庄子·外物》道:「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又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得鱼忘筌」是「得意忘言」的比喻,说明言论是表达玄理的手段,目的既达,手段就不需要了。 8郢:古地名,春秋楚国的都城。《庄子·徐无鬼》有一段寓言说曾有郢人将白土在鼻上涂了薄薄一层,像苍蝇翅似的,叫匠石用斧子削去它。匠石挥斧成风,眼睛看都不看一下,把白土削干净了。郢人的鼻子毫无损伤,他的面色也丝毫没有改变。郢人后,匠石的这种绝技也不能再表演,因为再也找不到同样的对手了。这个寓言是庄子在惠施墓前对人说的,表示惠施后再没有可以谈论的对手。这二句的意思是:像郢人后,匠石再也找不到与他配合默契的人一样,嵇喜如对自然大道有所领会,在军中也难得解人。 赏析  本篇原列第十四首,诗人想像嵇喜行军之暇领略山水乐趣的情景。他将在长满兰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鲜花盛开的山坡上喂马,在草地上弋鸟,在长河里钓鱼。一边若有所思地目送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抚弹五弦琴。他的心神游于天地自然之中,随时随地都对自然之道有所领悟。显然这里所写的与其说是征人生活,不如说是抒写诗人自己纵心自然的情趣。最后诗人用《庄子》中「匠石斫垩」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嵇喜从军远去的惋惜心情。此诗中「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二句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妙句。它以凝练的语言传写出高士飘然出世、心游物外的风神,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与造化相侔的哲理境界。

目送归鸿的典故

出自三国 嵇康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之一: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共18首,每句四字谓四言,是嵇康为送其兄嵇喜参军而作.

“目送飞鸿,手挥五弦”描写了一副双手轻抚琴弦、双目远眺送走飞鸿的场景,抒发了兄弟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附作者简介:

嵇康(223-262):三国时谯郡铚(今宿县西南)人,字叔夜,魏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出类拔萃的“竹林七贤”第一人。

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善鼓琴,工书画。在哲学上,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主张回到自然,厌恶儒家各种人为烦琐礼教。在政治面目上表现为刚肠嫉恶、锋芒毕露。遭钟会陷害,被司马昭所杀,临刑前,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

嵇康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文风犀利,泼辣洒脱。一生勤奋著述,他的诗文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中有较高地位,“心写心声不失真”是嵇康诗文最突出的特点。有《嵇中散集》。

《赠秀才入军·其十四》嵇康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典源出处

 《文选·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四》:“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泰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释义用法

 这是嵇康送他的哥哥嵇喜 (曾举秀才) 从军的`诗,共有十八首。这一首想像嵇喜在行军途中领略山水清趣的自得之情:在平原上射鸟,在大河边钓鱼,手弹着五弦琴,眼望着归去的鸿雁。后以此典表现闲适旷达之情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用典形式

 失飞鸿 宋·陈师道:“口须论世事,目已失飞鸿。”

 挥五弦 宋·陆游:“今朝会意君知否,目送飞云挥五弦。”元·钱选:“神襟轶寥廓,兴寄挥五弦。”

 送飞鸟 宋·陈与义:“胸中万卷已无用,劝公留眼送飞鸟。”

 送飞鸿 宋·张元干:“送飞鸿五弦寓目,望爽气西山忘言。”

 手挥五弦 唐·皮日休:“手挥五弦罢,聊复一樽持。”

 目送飞鸿 宋·苏轼:“北人闻道襄阳乐,目送飞鸿应断肠。”元 ·萨都拉:“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目送归鸿 宋·贺铸:“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中散送飞鸿 宋·陈与义:“不怪参军骑瞎马,但妨中散送飞鸿。”

 手挥七弦易 金·元好问:“谁言手挥七弦易,大笑虎头真绝痴。”

 留眼送归鸿 宋·陈师道:“宛洛风尘莫回顾,直须留眼送归鸿。”

  作品简介

 《赠秀才入军》是嵇康所写的一组四言古诗,为送他哥哥嵇喜参军而作。其中以第十四首最为有名,流传千古。而诗中“顾盼生姿”、“风驰电逝”等演变为成语,流传至今。

  作品原文

 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作品注释

 ①兰圃:有兰草的野地。

 ②秣马:饲马。

 ③磻(音bō):用生丝做绳系在箭上射鸟叫做弋,在系箭的丝绳上加系石块叫做磻。皋:水边地。这句是说在皋泽之地弋鸟。

 ④纶:指钓丝。

 ⑤五弦:乐器名,似琵琶而略小。

 ⑥太玄:就是大道。“游心太玄”,是说心中对于道有所领会,也就是上句“自得”的意思。

 ⑦筌:捕鱼竹器名。《庄子·外物》道:“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又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得鱼忘筌”是“得意忘言”的比喻,说明言论是表达玄理的手段,目的既达,手段就不需要了。

 ⑧郢:古地名,春秋楚国的都城。《庄子·徐无鬼》有一段寓言说曾有郢人将白土在鼻上涂了薄薄一层,像苍蝇翅似的,叫匠石用斧子削去它。匠石挥斧成风,眼睛看都不看一下,把白土削干净了。郢人的鼻子毫无损伤,他的面色也丝毫没有改变。郢人后,匠石的这种绝技也不能再表演,因为再也找不到同样的对手了。这个寓言是庄子在惠施墓前对人说的,表示惠施后再没有可以谈论的对手。这二句的意思是:像郢人后,匠石再也找不到与他配合默契的人一样,嵇喜如对自然大道有所领会,在军中也难得解人。

  作品译文

 我们的部队于兰圃休息,在青草丰茂的山坡喂马,在水边的原野用石弹(磻)打鸟,在长河里钓鱼。一边目送着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挥弹五弦琴。一举一动都悠然自得。对大自然的奥妙之道能够心领神会,十分快乐!不禁赞赏《庄子》中那位渔翁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捕鱼工具)的风神。(以上几句委婉地劝谕其兄归隐田园,享受大自然的乐趣,放弃军旅生活。)同心同德的郢人已经了,这些话跟谁多说了都没用。(作者担心嵇喜与他志趣相异,难以接受其劝谕,表示惋惜。)

  作品品评

 本篇原列第十四首,诗人想象嵇喜行军之暇领略山水乐趣的情景。他将在长满兰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鲜花盛开的山坡上喂马,在草地上弋鸟,在长河里钓鱼。一边若有所思地目送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抚弹五弦琴。他的心神游于天地自然之中,随时随地都对自然之道有所领悟。显然这里所写的与其说是征人生活,不如说是抒写诗人自己纵心自然的情趣。最后诗人用《庄子》中“匠石斫垩”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嵇喜从军远去的惋惜心情。此诗中“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二句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妙句。它以凝练的语言传写出高士飘然出世、心游物外的风神,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与造化相侔的哲理境界。

  作者简介

 嵇康(224年—263年[1],一作223—262年),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年仅三十九岁。

 嵇康善文,工于诗,风格清峻。他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有《嵇康集》传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其人格魅力令他在当时亦属名士,被袁宏称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在他身上集合了政治人物、文化人物等多重属性,后世学者对他的解读也趋于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