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解读 成语解读

小学生歇后语大全拼音-小学生歇后语大全拼音版

tamoadmin 2024-10-17 人已围观

简介泥人儿掉在河里 - 没人样了(比喻造得很狼狈)  ·泥菩萨身上长了草 - 慌(荒)了神(比喻心慌意乱)  ·泥鳅吃了石灰水 - 硬(比喻呆板、不灵活。或指顽固)  ·牛皮鼓 - 声大肚子空(比喻声势大,但没有实际内容)  ·牛 *** 缝里的牛蛇虫 - 叉会钻空子,又会吸血(比喻极坏,既会投机钻营,又到处吮别人血)  ·牛犊拉车 - 乱套  ·牛角上挂稻草 - 轻巧(比喻说得十分简单,容易

小学生歇后语大全拼音-小学生歇后语大全拼音版

 泥人儿掉在河里 - 没人样了(比喻造得很狼狈)

 ·泥菩萨身上长了草 - 慌(荒)了神(比喻心慌意乱)

 ·泥鳅吃了石灰水 - 硬(比喻呆板、不灵活。或指顽固)

 ·牛皮鼓 - 声大肚子空(比喻声势大,但没有实际内容)

 ·牛 *** 缝里的牛蛇虫 - 叉会钻空子,又会吸血(比喻极坏,既会投机钻营,又到处吮别人血)

 ·牛犊拉车 - 乱套

 ·牛角上挂稻草 - 轻巧(比喻说得十分简单,容易)

 ·牛龛里的虫 - 硬钻(比喻硬往里挤)

 ·牛身上拔根毛 - 无伤大体(比喻不损害到整体)

 ·牛打架 - 顶

 ·牛郎织女相会 - 年一次

 ·拿豆腐挡刀 - 招架不住(比喻支撑不了)

 ·拿着草帽当锅盖 - 乱扣帽子(比喻对人或事不经过调查研究,仔细分析,就轻率地加上现成的不好的名目)

 ·拿着和尚当秃子打 - 冤枉好人(比喻没有事实根据,给人加上罪名)

 ·拿着鸡毛当令箭 - 小题大作(比喻把小事当成大事来处理)

 ·拿尿盆当帽子 - 走到哪臭到哪(比喻到哪都使人厌恶、憎恨)

 ·脑壳上顶娃娃 - 举人

 ·脑袋系在裤带上 - 豁出来了(比喻丢了性命也在所不惜)

 ·脑门上长瘤子 - 额外负担(比喻多余的事)

 ·脑门上钉门扳 - 好大牌子(比喻依仗权势来吓唬人。或名目冠冕堂皇,实际不是那么回事)

 ·南瓜地里种豆角儿 - 绕过来扯过去

 ·南天门作揖 - 高情(擎)难(南)领(岭)(比喻十分感激)

 ·南天门上的玉柱 - 光杆儿(比喻失去家属的孤独人或失去群众、没有助手的领导)

 ·南墙根儿的茄子 - 阴蛋(比喻不露面的坏东西)

 ·捏手中鸟 - 容易得很

 ·捏着鼻子唱戏 - 闷腔

 ·捏着拳头过日子 - 心里憋气(比喻心情不痛快)

 ·念完了经打和尚 - 没良心

 ·撵走狐狸住上狼 - 一伙比一伙凶

 ·脓胞破了顶 - 烂透了

 ·娘娘养侄女 - 两耽搁

 ·娘不正经 - 热(爹)多

 ·拿着和尚当秃子打 - 冤枉好人

 ·拿着鸡毛当令箭 - 小题大作

 ·拿尿盆当帽子 - 走到哪臭到哪

 ·奶妈抱孩子 - 人家的

 ·奶妈怀里的娃娃 - 人家的

 ·南瓜地里种豆角儿 - 绕过来扯过去“

 ·南天门作揖 - 高情(擎)难(南)领(岭)

 ·南天门上的玉柱 - 光杆儿

 ·南墙根儿的茄子 - 阴蛋

 ·脑袋系在裤带上 - 豁出来了

 ·脑门上长瘤子 - 额外负担

 ·脑门上钉门扳 - 好大牌子

 ·嫩竹子做扁担 - 挑不了重担

 ·嫩苗苗 - 根底浅

 ·泥人儿掉在河里 - 没人样了

 ·泥菩萨身上长了草 - 慌(荒)了神

 ·逆水行舟 - 不进则退

 ·逆水行船 - 不阻力

 ·碾子磨 - 实(石)对实(石)

 ·撵走孤狸住上狼 - 一伙更比一伙凶

 ·念完了经打和尚 - 有用是亲,无用是仇

 ·尿壶掉井里 - 吞吞吐吐

 ·尿壶没底 - 下流

 ·尿鳖子打酒 - 满不在乎(壶)

 ·牛龛里的虫 - 硬钻

 ·牛郎织女相会 - —年一次

 ·农村的老黄牛 - 苦了一辈子

 ·女子走钢丝 - 胆大心细

 ·女鬼偷汉 - 不要脸

 ·女儿国办婚事 - 难得有一回

 ·女儿国招附马 - 一厢情愿

 ·纳鞋底戳了手 - 真(针)气人

 ·拿根麦芒当棒槌 - 小题大作

 ·拿锅盖戴头上 - 乱扣帽子

 ·拿禾苗当草锄 - 不像个庄稼人

 ·拿空心草看人 - 小瞧

 ·拿头押宝 - 不要命;玩命干

 ·拿鞋当帽子 - 上下不分

 ·拿着棒挞当萝卜 - 不识货

 ·拿着蜂房变戏法 - 耍心眼

 ·拿着蒲扇生炉子 - 扇风点火

 ·拿着青砖当玉石 - 不懂装懂

 ·拿针眼当烟筒 - 小气

 ·纳鞋底的货 - 不是好料

 ·奶娃娃张口 - 光等吃

 ·奈何不得冬瓜,只把茄子磨 - 欺软怕硬

 ·南北大道 - 不成东西

 ·南瓜苗掐尖 - 光出岔子;净岔子

 ·南爪秧攀葫芦 - 纠缠不清

 ·南瓜长在瓦盆里 - 没出息

 ·南郭先生吹竽 - 滥竿充数;不懂装懂

 ·南泥湾开荒 - 自给自足

 ·南天门上搭戏台 - 唱高调

 ·南天门上演说 - 高调

 ·南天门上长大树 - 顶天立地

 ·南辕北辙 - 越走越远;背道而驰

 ·脑袋瓜不够二两重 - 漂浮

 ·脑袋瓜儿长秃疮 - 不是好剃的头;刺儿头

 ·脑袋上戴犁头 - 又奸(尖)又猾(滑)

 ·脑袋上点灯 - 头名(明)

 ·脑袋陷进泥塘里 - 糊涂到顶了

 ·脑瓜顶上开口 - 讲天话

 ·脑浆子撒地 - 一塌糊涂

 ·脑壳顶扁担 - 头挑

 ·脑壳上顶锅 - 乱扣帽子

 ·脑门上戴眼镜 - 眼高

 ·脑门上放鞭炮 - 大难临头;灾祸临头;惊心动魄

 ·脑门上挂灯笼 - 唯我高明

 ·脑门上贴邮票 - 走人了

 ·脑门上长眼睛 - 眼朝上;眼向上看

 ·脑门生疖子 - 额外负担

 ·嫩竹扁担挑瓦罐 - 担风险

 ·嫩竹拱土 - 冒尖

 ·尼姑的木梳 - 多余

 ·尼姑头上插花 - 无法(发);没法(发)

 ·泥地上跑马 - 一步一个脚印

 ·泥沟里拨船 - 干吃力

 ·泥马过河 - 自身难保

 ·泥捏的佛像 - 实心眼;没心肝;没心没肝;没安

 ·泥捏的勇士 - 上不了阵势

 ·泥菩萨的肚腹 - 实心实肠

 ·泥菩萨掉在汤锅里 - 浑身酥软

 ·泥菩萨镀金 - 表面一层

 ·泥菩萨抹香粉 - 装相

 ·泥鳅过鱼网 - 无孔不入

 ·泥鳅喝了石灰水 - 硬

 ·泥人的脸 - 面如土色

 ·泥人入海 - 有去无回

 ·泥塞笔管 - 一窍不通

 ·泥水匠的瓦刀 - 光图表面

 ·泥塑的佛斧 - 外强中干

 ·泥娃娃的脑壳 - 七窍不通

 ·泥瓦匠不砌墙 - 专(砖)等

 ·逆风放火 - 惹火烧身;引火烧身

 ·逆水驾木筏子 - 不进则退

 ·年过花甲得子 - 老来喜

 ·年画上的春牛 - 离(犁)不得

 ·年三十夜拨算盆 - 满打满算

 ·撵(nian追赶〕狗进巷 - 必有一伤

 ·念九九表 - 说话算数

 ·尿盆里炒鸡蛋 - 不对味;不是味儿

 ·牛背上翻踉头 - 有点硬功夫

 ·牛犊子叫街 - 懵(meng懵,不清楚〕门了

 ·牛犊子上套 - 挨鞭子的日子到了

 ·牛骨头煮胶 - 难熬

 ·牛角对菱角 - 一对奸(尖)

 ·牛角挂稻草 - 轻巧

 ·牛拉磨子 - 走不出圈套

 ·牛郎会织女 - 喜相逢

 ·牛毛上解锯 - 刻薄

 ·牛魔王的兵 - 千奇百怪

 ·牛皮饭碗 - 打不破

 ·牛牵鼻子马抓鬃 - 抓住了关键

 ·牛身上的毛 - 数不清

 ·牛头不对马嘴 - 胡拉乱扯

 ·牛羊的肚腹 - 草包

 ·农人说谷,屠夫说猪 - 干一行爱一行

 ·女孩子打架 - 抓小辫子

 ·女人的手腕 - 没多大劲

 ·女婿认不得丈人 - 有眼不识泰山

 ·暖水瓶爆烈 - 丧胆

 ·暖水瓶的塞子 - 赌(堵)气

 ·暖水瓶里装开水 - 外冷里热

 ·拿乌龟当锅盖 - 握不住

 ·拿脑袋撞墙 - 头破血流

 ·拿得手,抓得髻 - 证据确凿

 ·拿住刀把子 - 有了把柄

 ·拿着凤凰当鸡卖 - 贵贱不分

 ·拿着疆绳当汗毛揪 - 说得轻巧

 ·拿着兔子当耗牛使 - 乱套

 ·南风天石头出汗 - 回潮了

 ·南瓜藤爬电杆 - 高攀

 ·南郭先生吹竹笙 - 滥竽充数

 ·南来的燕,北来的风 - 挡不住

 ·南山的豹,北山的蛟 - 狠的狠,凶的凶

 ·南天门上挂灯笼 - 照远不照近

 ·南天门上捅窟窿 - 塌天大祸

 ·脑袋不够四两重 - 轻浮

 ·脑壳上顶门板 - 好大的脾气

 ·脑门上开口 - 对天讲话

 ·哪吒战小龙 - 抽你的筋,剥你的皮

 ·泥巴捏的小人 - 没骨气

 ·泥菩萨洗脸 - 失(湿)面子

 ·泥人经不起雨打 - 本质太差

 ·泥神笑菩萨 - 你也好不了多少

 ·逆风点火 - 自焚

 ·粘豆粥糊锅 - 难产(铲)

 ·粘米煮山芋 - 糊糊涂涂

 ·碾盘对碾盘 - 实打实

 ·牛鼻子穿环 - 让人牵着走

 ·牛吃稻草鸭吃谷 - 各人福气不同

 ·牛吃破草帽 - 满肚子的坏圈圈

 ·牛犊子拉犁刚上套 - 没经验

 ·牛角堵在嘴巴上 - 不吹也得吹

 ·牛角尖对牛角尖 - 对奸(尖)

 ·牛皮鼓 - 声大肚子空

 ·牛身上爬蚂蚁 - 不显眼

 ·牛身上拔根毛 - 无伤大体

 ·牛蹄子上供 - 就显你脚(角)大

 ·牛眼看人 - 大个儿

 ·挠火棍量白布 - 抹黑

歇后语拼音

1、导游带路——一清二楚

一清二楚

拼音:yī qīng èr chǔ

释义:十分清楚、明白。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小顺儿样样事情都要闹个一清二楚,不然怎么能当好妈妈的保镖呢。”

例句:她把我这个嘴硬心软的小妹摸得~。

2、望远镜观花园——可见一瓣(斑)

可见一斑

拼音:kě jiàn yī bān

释义: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例句:以酗酒狎妓之微嫌,遂没其困苦艰难之功业,清朝之赏罚不均,~。 ★《清朝野史大观》

3、收破烂的吆喝——家喻户晓

家喻户晓

拼音:jiā yù hù xiǎo

释义: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出处:《汉书·刘辅传》:“天下不可户晓。”宋·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喻)户晓。”

例句:与其作不能行远不能普及之秦汉六朝,不如作~之《水浒》《西游》文字也。 ★胡适《逼上梁山》

4、火箭上天——不翼而飞

5个带有拼音的成语 3个歇后语带意思

歇后语的拼音是xiē hòu yǔ。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

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形容自鸣得意的歇后语

金蝉脱壳

jīn chán tuō qiào

[释义] 金蝉:金**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蝉变为成虫时脱去原来的外壳。比喻用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凿壁偷光

záo bì tōu guāng

[释义] 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条条框框(条条框框)

tiáo tiáo kuàng kuàng

[释义] 被视为固定的、不能变通的条例规定。

跋山涉水

bá shān shè shuǐ

[释义] 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夜以继日

yè yǐ jì rì

[释义] 以:用;拿;继:继续连接。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地工作。

打葫芦说葫芦 —— 就事论事

八级工学技术 —— 精益求精

辣子一行茄一行 —— 井井有条

损人歇后语歇后语大全

1、摇头幌脑

拼音:yáo tóu huǎng nǎo

意思:脑袋摇来摇去。多形容自得其乐、自以为是的样子。同“摇头稾脑”。

出处:鲁迅《<准风月谈>前记》:“《自由谈》的编者刊出了‘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的启事以来,很使老牌风月文豪摇头幌脑的高兴了一大阵。”

2、摇头晃脑

拼音:yáo tóu huàng nǎo

意思: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至乾禅师》第四十八卷:“教渠拽耙牵犁;直是摇头摆脑。”

释义:宋·释普济《五灯会元·至乾禅师》第四十八卷:“教渠拽着耙牵着犁;真的是自得其乐。”

3、摇头摆尾

拼音:yáo tóu bǎi wěi

意思:形容得意或轻狂的样子。

出处:《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亦有雪山象王金毛师子;震目扬眉;张牙切齿;奋迅毛衣;摇头摆尾。”

4、沾沾自喜

拼音:zhān zhān zì xǐ

意思:形容自以为很好,洋洋自得的样子。?沾沾:自得的样子。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释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自以为很好,洋洋自得。”

5、洋洋自得

拼音:yáng yáng zì dé

意思:形容非常得意、自我欣赏的样子。

出处:铁厓《名说》:“鄙陋之夫以一材一艺自诩,腐朽之士以一文一诗自矜,洋洋自得,沾沾自喜。”

歇后语“擀面杖吹火()”和“韩信点兵()”的

歇后语卖米搀沙子——损人利己。

损人利己?

拼音: sǔn rén lì jǐ

解释: 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

出处: 《旧唐书·陆象先传》:“为政者理则可矣,何必严刑树威。损人益己,恐非仁恕之道。”

拼音代码: srlj

近义词:?自私自利、见利忘义

反义词:?大公无私、舍己为人

歇后语: 卖米搀沙子

灯谜: 抢东西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损害别人

英文: seek satisfaction for oneself at the cost of others

故事: 唐朝时期,陆象先少年志高,才华出众,得到当时吏部侍郎吉顼的赏识,评价他为“才望高雅”,推荐他担任洛阳尉。陆象先清心寡欲,知足常乐,为官廉正,不喜欢趋炎附势,也不损人利己,深受皇帝的器重,功劳卓著。

有哪些关于三国的歇后语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1、一窍不通

拼音: yī qiào bù tōng

解释: 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出处: 《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举例造句: 虽然他是一窍不通的浑虫,可是双桥镇上并无“镇长”之流的官儿,他也还明白。 ★茅盾《子夜》六

拼音代码: yqbt

近义词: 一无所知、目不识丁

反义词: 无所不知、全知全能

歇后语: 十窍通九窍;眼瞎耳聋鼻塞嘴

灯谜: 十孔九漏;半边鼻塞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什么都不懂

英文: be utterly ignorant of

故事: 商纣王昏庸无道,沉湎于酒色,轻信宠妃妲己的谗言,忠臣梅伯,大臣比干极力劝谏商纣王不要错杀无辜。商纣王却把比干杀了,挖出他的心看有几窍。孔子评说如果商纣王心窍通一窍,则就不会错杀忠臣了

2、多多益善

拼音: duō duō yì shàn

解释: 益:更加。越多越好。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多多益善耳。”

举例造句: 这位公子却有钱癖,思量多多益善,要学我这烧争之法。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五回

拼音代码: ddys

近义词: 贪多务得、贪得无厌

反义词: 清心寡欲、不忮不求

歇后语: 韩信点兵;呆子看财;曹操的人马

灯谜: 韩信点兵

用法: 作谓语、状语、分句;指越多越好

英文: the more the better

故事: 西汉初期,韩信最初投奔项羽,没有得到重用,就去投奔刘邦,经丞相萧何极力推荐,才担任汉军的大将军。一次刘邦问韩信能够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越多越好,因此得罪了刘邦。后来西汉巩固后,韩信被封为淮阴侯,不久就朝廷所杀

1、望梅止渴

拼音: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元·贾仲名《对玉梳》:“你要我便是望梅止渴。”

典故: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郭翰很有礼貌地问: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2、老骥伏枥

拼音:?lǎo jì fú lì

解释: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出自: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赤壁鏖兵

拼音:?chì bì áo bīng

解释: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出自:元·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一折:“叵耐刘备那厮,暗地夺取荆州,想他赤壁鏖兵,全仗我东吴力气。”

造句:赤壁鏖兵,武将冲锋陷阵,谋士运筹帷幄,挥手之间,曹操百万雄兵顿时灰飞烟灭,这是势。

4、割须断袍

拼音:gē xū duàn páo

解释: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操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操惊慌,掣所佩刀断其髯。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造句:曹操割须弃袍而逃,吾弃钺丢马而走,岂不留人笑柄?

5、三分天下

拼音:?sān fēn tiān xià

解释:指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并且互相牵制的局面。

出自:三分天下指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并且互相牵制的局面。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自立,建立魏国,定都洛阳,东汉结束。次年(221年),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在现代,也常常引用三分天下这个词:一,指某市场或集团有内三股势力相均衡或制约。通常引用为三分天下,意为三家实力相相去不远,任意两家的实力和大于第三家。 二,范指有相当势力或规模,如某公司在其行业中已取得了三分天下。

造句:现在的局势很明显,三分天下,就看最后的赢家是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