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解析 成语解析

东巴文化雕塑-东巴木刻

tamoadmin 2024-10-23 人已围观

简介纳西族的美术 纳西族的绘画、书法、雕刻及工艺美术都比较发达,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汉族、藏族和白族的影响。 古老的东巴画是特色的纳西族美术遗产。纳西族东巴在举行宗教仪式时,要要绘制各种各样的神灵、人物、动物等形象,并率众对其膜拜和祭祀,这类服务于宗教的绘画就是东巴画。东巴画具有贝叶经的形式、优美的线条、美丽的色彩、动态的表现和特征的摄取。其中《神路图》是长十米左右的卷轴画,是东巴画艺术中的珍

东巴文化雕塑-东巴木刻

纳西族的美术

纳西族的绘画、书法、雕刻及工艺美术都比较发达,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汉族、藏族和白族的影响。

古老的东巴画是特色的纳西族美术遗产。纳西族东巴在举行宗教仪式时,要要绘制各种各样的神灵、人物、动物等形象,并率众对其膜拜和祭祀,这类服务于宗教的绘画就是东巴画。东巴画具有贝叶经的形式、优美的线条、美丽的色彩、动态的表现和特征的摄取。其中《神路图》是长十米左右的卷轴画,是东巴画艺术中的珍品。

纳西族丽江壁画在全国享有盛名,在纳西文化占有重要地位。丽江壁画主要分布在白沙、束河一带,制作于明代,现存55幅,主要遗存于明清时期丽江寺庙中,内容有“孔雀明王法会图”、“观音普门品图”等宗教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多样,在表现形式上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现实主义的手法,突破了以往宗教题材的局限。丽江壁画是明代丽江领主经济繁荣,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

纳西族的雕刻艺术也是久负盛名的,在宫室庙堂之中甚至是普通百姓的住宅中都经常会有大量的雕刻出现:在门、窗、梁、柱、斗拱、牌楼等处大多有木雕,这些木刻作品层次复杂,镂空雕刻,图案清秀、内容丰富,木刻在纳西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从事这些雕刻的作者也多为业余爱好的农民,在山区,牧羊人也喜欢将雕刻木版随身携带。

纳西族的民间手工艺也比较发达,的丽江铜锁源远流长,在明代,木土司曾经将其作为礼物赠送给徐霞客。丽江的铜器也素有制作精致、耐久适用的美誉。

东巴图腾的图腾种类

中国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根据现有资料可知,至迟在唐代中、晚期,它就被用来印制佛教经籍的插图。

由于这类作品是通过木版雕印取得的原作复制品,所以都是版画,也称木刻画。

它是我国自雕版印刷术发明以来到近代印刷术出现之前这一漫长时期中最富特色的图画传播形式。

其作者有专业的民间画工和刻工,有农民直接制作而无署名者。

其历史传承性很强,有的画稿样式往往经历许多代,许多人翻刻而小有变化。民间木刻画虽属于复制性木刻画,但其艺术表现力仍是非常有特色的。

东巴木刻的注意事项

东巴神谱则是纳西人的图腾,在神谱里有神保佑他们,“青蛙、飞螺、大鹏鸟修曲、战神优麻、吉祥双鱼”等等数不胜数。一个民族想要强大,首先它必须能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能够很快地繁衍后代。

据说纳西人迁徙到现在生息的土地,看到青蛙的繁殖能力是最强的,就把青蛙选作他们的繁殖之神,飞螺是一只长着翅膀的海螺,它是海神,亦是一种东巴用的法器,大鹏鸟修曲、战神优麻、双鱼则分别是保护、勇气和吉祥的象征,从古至今许多木雕艺术反映的正是这些神的传说,这些神谱木刻构思缜密,线条流畅优美,图案栩栩如生。久久凝视,仿佛就回到了遥远的年代。

优麻战神

骑着红虎手拿大刀、长茅的战神便是纳西民居的守护门神,用来驱逐邪恶、病魔、保护纳西民族的幸福安康。

自然神大鹏鸟

纳西民族的自然之神,它是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精华,守护着人们的农田、家畜使之肥沃、兴旺、发达。

淳朴的云南东巴文化

1、长期阳光照射会导致该工艺品出现裂纹。

2、不能用水浸泡会导致工艺品的着色脱落,烘烤也会使该工艺品出现裂纹。

3、湿度较轻的地方不会影响该工艺品的着色脱落,木制雕刻也不会变形。

云南是元谋人的故乡也是中国最早发现人类活动痕迹的地区,说明这里拥有悠久的历史,而生活在这里的纳西族所创造的一系列文化更是可以看做人类社会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下面让我们走进 东巴文化 一起领略它的风采。

东巴文化也是一种宗教文化,即东巴教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民俗活动。是由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其祭司叫“东巴”,是东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意译为智者,是纳西族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他们多数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为一身。东巴文化就是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

 东巴文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最早是写、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象,后来有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象写在纸上。由于东巴才掌握这种文字,故称为东巴文。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在纳西艺术中,最具魅力的还是木雕。东巴木雕主要以杜鹃木为材料,这是一种乔木,雕刻家们在这种木头上,用线刻、浮雕、立体雕的手法,雕出圆形、方形、立体的图案。这些图案或具象,或抽象,都非常古朴美丽,有民族风味,有的浮雕让人想起了非洲的面具、毕加索的画,而线刻则让人想起了丁韶光、袁运甫的画。

 线刻有的取材于日常生活,表现少女弹琴、挑担、犁田、种地的画面和热带植物花鸟等;有的取材于英雄故事,表现纳西族战斗英雄三多,身着盔甲,挂着弓箭,骑在马上的勃勃英姿。

 还有一种雕刻雕在瓢上。据说纳西人过去就喜欢在瓢上雕花,今天这种瓢已基本失去实用价值,成为专门的工艺品了。瓢的材料不是北方生长的葫芦,而是梨木和杜鹃木。所有这些木雕都是烤干后雕刻的,不开裂,不变形,挂在墙上是一种别有韵味的装饰。

 在东巴文化艺苑中,还出现了东巴文字和神灵鬼怪形象的木刻雕板。东巴制作木刻雕板的目的主要是想用来拓印,这为广泛传播东巴文化艺术作品创造了一个条件。

 东巴艺术品中还有很多面具,这个面具线条刚劲,嘴巴大张,恰有张口欲鸣的感觉,而且造型很像山民村夫。面具轮廓虽然很简单,但给人的整体感觉却活灵活现。

 东巴舞蹈是指东巴教的进行宗教仪式过程中,东巴祭司根据不同仪式,按照道场规则所跳的一种宗教舞蹈。东巴舞来源于古代纳西言辞的社会生活,不少动作都是模拟各种动物的动作来进行的,形象十分生动。

 东巴舞蹈是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巴教经典中有专门记述东巴舞蹈的舞谱《舞蹈教材》和《舞蹈来历》,这两部教程称为“蹉姆”,意为舞蹈的规范或舞蹈的调式。详细记录了60多人舞蹈的跳法。